生命科學部
| 2024 年 2 月 20 日
數學系
| 2024 年 2 月 2 日
化學系
| 2024 年 1 月 5 日
生命科學部
| 2023 年 12 月 20 日
生命科學部
| 2023 年 12 月 7 日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前排中)、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疾病分子生物學首席教授John HARDY教授(前排左二)、科大生命科學部研究教授傅潔瑜教授(前排右一)、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首席科學家葉翠芬博士(前排左一)、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臨床研究員莫健英醫生(後排左四)以及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江源冰博士(前排右二)與其他研究團隊成員合影。
生命科學
|
科大成功研發血液測試 精準診斷阿爾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國際研究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標誌著阿爾茲海默症診斷和管理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研究團隊由科大校長、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教授帶領,成功開發了一項前沿的血液測試,可早期檢測阿爾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其準確率分別超過96%和87%。這項血液測試適用於不同人群,為全球阿爾茲海默症的診斷和管理提供了切實的解決方案。

科大研究團隊成員:(左起)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劉啟漢教授、理學院數學系及跨學科學院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講座教授馮志雄教授、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研究生 李庚及數學系副研究員張煦國博士。 
數學
|
科大團隊研發AI模型 能協助減少全球農田氨氣排放達38% 有助達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以人工智能技術(AI)研發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有效促進全球農田的氨減排。該研究發現,目前農田所排放的氨氣量(ammonia)(NH3)不但較預期為低,更發現採用優化的施肥管理能降低農田氨排放總量達38%,有助全球各地制定合適的減氨策略,並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當中有關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以及促進永續農業的目標帶來新希望。

科大化學系黃晉卿教授(前排)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時任博士後研究人員戴鑫博士(後排左)、博士生MESIAS St. Dollente Vince(後排中)和符文皓(後排右)的合照
化學
|
科大團隊研發簡易高效單分子平台 檢測與2型糖尿病相關的胰島類澱粉蛋白物種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光學等離子體鑷子控制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平台,利用光的開關控制,以單分子水平探測混合物中不同的胰島類澱粉蛋白質物種,揭示pH影響下胰島類澱粉蛋白的異質結構,以及與第2型糖尿病相關的澱粉樣聚集機制背後的秘密。

研究團隊的合影。從左到右分別是黨尚宇教授、曾慶璐教授、蔡蘭蘭博士、劉航先生(手中拿著3D打印的藍藻病毒結構),以及肖詩維先生。
生命科學
|
科大研究團隊揭示藍藻病毒高分辨結構 助力氣候變化精準預測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了一種鮮爲人知的藍藻病毒的高分辨率結構。這項研究有助增加對病毒侵染機制的理解,爲更加準確預測氣候變化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研究團隊借助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藍藻病毒P-SCSP1u處於原生形態的近原子分辨率結構,揭示了不同組分如何組裝成完整的病毒顆粒。這項研究展示了病毒中多種蛋白質的構象,以及它們穩定病毒結構並完成侵染宿主的分子機制。

科大生命科學部副教授郭玉松(右二)和他的團隊成員合照
生命科學
|
科大研究揭示IGF2分泌通路如何調控肌肉幹細胞分化機制 為治療多種疾病提供理論基礎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揭示類胰島素生長因子2 (IGF2) 如何調控肌肉幹細胞分化,這對通過抑制IGF2分泌以操控其訊號路徑的潛在治療策略提供理論基礎。

IGF2在細胞增殖、遷移、分化和存活等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它的功能失調會導致多種生長障礙,包括銀羅素綜合症 (Silver–Russell syndrome) 和貝克威思–威德曼症候群 (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雖然IGF2的表達和其激活的下游訊號傳導途徑已被廣泛研究,但新合成的IGF2蛋白如何高效地分泌以發揮其功能仍然未明。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前排中)、科大生命科學部研究教授傅潔瑜教授(前排右二)、是次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吳惟先生(前排左二)以及研究助理教授王曉怡教授(前排左一)與科大生命科學部其他研究團隊成員合影。
生命科學
|
科大揭示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靶點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大腦免疫細胞上的細胞表面蛋白VCAM1,可作為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靶點,為開發新療法來對抗這一嚴重疾病開闢了道路。

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影響深遠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正影響著全球5000多萬人口。該病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蛋白(Aβ)斑塊的積聚,導致患者的認知功能逐漸下降。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主要的免疫細胞,在清除Aβ斑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阿爾茲海默症中,它們的功能受損。

科大生命科學部主任及講座教授解亭(左二)、科大生命科學部研究助理教授屠仁軍博士(右二)及其他研究團隊成員
生命科學
|
科大研究人員揭示幹細胞微環境如何控制幹細胞分化為特定組織細胞 為實現幹細胞治療邁進一大步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幹細胞微環境如何控制幹細胞分化為各種功能性細胞,這對於未來利用幹細胞治療各種人類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由科大生命科學部副教授、科大表觀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梁子宇教授 (左)及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潘昭頤教授領導。
生命科學
|
研究揭示在懷孕期間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如何對胎盤造成不良影響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日公佈重大研究突破,揭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或會導致妊娠晚期併發症。研究發現COVID-19會顯著改變胎盤的基因調控,為研發更好的治療方案提供潛在分子靶點,或減輕COVID-19對母體和胎兒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Ocean Science
海洋科學
|
Deciphering Fish Species Interac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Insights

A team led b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as developed a technique to study how different fish spec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a coastal region, a breakthrough that helps explai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marine species and how global warming impacts fish populations. By analyzing minute traces of fish DNA from samples of seawater, the team combined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DNA – known as eDNA – and advance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not only detect the presence of fish species, but also reveal how the spec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科大生命科學部何善衡生命科學副教授張曉東教授(右)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張文昕(碩士生)(左)。
生命科學
|
科大研究人員發現蛋白新靶點 或有助治療衰老相關疾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利用骨骼肌的成人幹細胞(或肌肉幹細胞)作為模型系統,發現一種關鍵蛋白,或能揭示如何逆轉衰老過程,並有助進一步推動研發針對衰老相關疾病和各種線粒體疾病的干預治療措施。